长春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长春789培训网 > 长春热点资讯 > 长春教培资讯 >  【问一下】加拿大入境个人所带现金额度

【问一下】加拿大入境个人所带现金额度

发表时间:2023-02-16 01:25:39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加拿大留学可以带多少现金出境

加拿大入境个人所带现金额度

   根据中国海关的要求,可以携带5000美元或者等值的外币,超过这个数额,需要办理《携带证》。加拿大海关允许的限额是1万加元。

   如果携带1万加元(或等值外币)以上现金或金融票据,不管是到达还是离开加拿大,都必须向CBSA申报。否则如被查获,这些钱财可能会被没收,并且会有罚款。

   金融票据包括股票、债券、银行汇票、支票和旅行支票。注意这里所说的现金和金融票据,不管是装在身上,还是放在行李中或车辆中,都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申领《携带证》的现钞额度

   出境人员携带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含5000美元)的外币现钞出境的,无须申领《携带证》;出境人员携带外币现钞金额在等值5000美元以上至10000美元(含10000美元)的,应向外汇指定银行申领《携带证》。

   海关凭加盖外汇指定银行印章的《携带证》验放;出境人员原则上不得携带超过等值10000美元的外币现钞出境,对属于下列特殊情况之一的,出境人员可以向外汇局申领《携带证》:

   1、人数较多的出境团组;

   2、出境时间较长或旅途较长的科学考察团组;

   3、政府领导人出访;

   4、出境人员赴战乱、外汇管制严格、金融条件差或金融动乱的国家;

   5、其他特殊情况。

   参考资料:人民网-出境现金别超量旅客携带人民币现钞进不能超2万


加拿大入境可以带多少现金

   加拿大入境可以带一万加币。
一.如果在抵达或离开加拿大时,拥有等于或大于10,000加元(或等值的外币)的货币或货币工具,必须向加拿大海关cbsa报告。货币工具包括股票,债券,银行汇票,支票和旅行支票等项目。当携带10,000加元或更多的加币抵达加拿大时,必须在cbsa声明卡或向bso作出的口头声明中进行报告。
二.在机场离境时,如拥有10,000加元或更多的加币,必须向机场内的cbsa办公室报告,然后再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如果经陆路或轮船离开加拿大,也必须向那里的cbsa办公室申报。
留意cbsa声明卡上注明,必须标识所有旅行人士。一张卡上最多可以列出四个住在同一地址的人。这里要特别留意,若住在同一地址的所有旅行人士,拥有或携带总额达10,000加元或以上的货币和/或货币工具,就必须申报。
三.入境申报,该申报行为不限于入境,当然也包含离境加拿大到其他国家。这条规定很明显的用意在于:
1.检测和防止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活动;
2.促进相关罪行的调查和起诉;
3.应对有组织犯罪的威胁;
4.履行国际承诺打击跨国犯罪。
所以,提醒各位出、入境加拿大人士,携带现金一定要如实申报。
四.携带超额现金出境的处罚
1.携带现金过多会被罚款
对持有超额外币现钞且未向海关法律申报的行为,作为固定证据发送走私嫌疑后,各海关将会根据行政强制适当性原则向携带现金者扣除最高点的罚款限额,剩余退还给当事人。
2.警告或者是行政处罚
如果带着超额外币现钞出国,现金折合金额在两万美元以下,或者是五万美元以下,各海关可以区分情况,作出单独警告或行政处罚处理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九条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应当依法申请办理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
中国公民前往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还需要取得前往国签证或者其他入境许可证明。但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签订互免签证协议或者公安部、外交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国公民以海员身分出境入境和在国外船舶上从事工作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海员证。

加拿大留学可以带多少现金?(加拿大出国留学)

   陈宇老师,你好!我的孩子即将去加拿大留学,不知道可以随身带多少现金?听说只可以带1万加币,是吗?加拿大出国留学陈宇分析,通常带1万加币以下的现金,比如1000加币左右,带太多现金在身上也不好。如果携带多于1加元的现金,或者是金融票据,一定不要忘记在抵加时申报,即:携带者亲自向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官员申报并填写E677表格。加拿大使馆提示,未申报可能导致资金被没收或受到250-5000加元不等的罚款。

去加拿大留学需要准备什么?

   

   

     加拿大留学签证时间在材料准备充分的情况下,递给大使馆审理时间大概是15个工作日。在加拿大驻华使馆成立了签证审理中心后,大大提高了申请者的签证速度,原来需要4个月的签证时间,现在已缩短至1.5~2个月。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去加拿大留学——签证

     加拿大留学签证分为两种:学习许可和签证。签证由加拿大驻中国使馆颁发,学生通过加拿大使馆签证中心申请获得,此签证俗称小签证;而加拿大留学的学习许可俗称大签证,学生第一次的学习许可是首次在加拿大入境时经海关移民官面谈凭签证、使馆签证纸随签证同时获得、入学通知书等档案申请获得的。

     加拿大留学签证时间在材料准备充分的情况下,递给大使馆审理时间大概是15个工作日。在加拿大驻华使馆成立了签证审理中心后,大大提高了申请者的签证速度,原来需要4个月的签证时间,现在已缩短至1.5~2个月。

   

     去加拿大留学——日常用品

     档案类:护照、签证、两寸照片若干,学位证、毕业证和成绩单公证件、托福、雅思等英文成绩单原件、入学通知书和学费收据原件。到了加拿大如果想重新联络学校,就能用到毕业证书和成绩单的公证了。此外,申请移民可能还要用到办签证时的资料。

     衣物类:加拿大民风朴素,日常衣物用品以实用为主,不大讲究名牌款式,所以留学生适宜携带普通的牛仔裤、T恤、外套、风衣等,不过,最好预备一两套正式的衣服,如西装之类,以便有机会出席典礼、音乐会、学术会议时穿着。

     书籍工具类:朗文英译中、中译英字典以美式发音为准,英语语法书、各学科工具书、托福和雅思参考书、个人喜欢的中英文读物、如果是到加拿大的法语区,建议带一本法汉字典。

     药品类:加国实行医药分离政策,每次看病,医生写好处方,自己到药房配药,每次配药费还要10—12加元。所以一定要带足常用非处方药品,如阿斯匹林、感冒药、消炎药、黄连素、OK绷等等。

     现金:加拿大海关要求不得携带超过一万加币的现金。因此同学们不需要携带大量现金,也不安全。一般来讲,建议带5000左右加币就足够了。到达加拿大以后,可以在当地的银行很方便地开一个账户。父母可以从国内直接汇款给你。

     初次入境的学生可以带少量生活用品,如牙膏、牙刷、洗面奶等,一般生活用品都可以在当地购买,价格亦不算昂贵。另外要注意的是,加拿大的市电是110V/60Hz,如果从国内带电器到加拿大使用,需要用变压器转换,带几个转换插头很有必要。

     去加拿大留学——出入境交通&住宿

     到达交通

     一般留学生前往加拿大,都是选择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和温哥华机场,学生到达后可以选择搭乘机场巴士、计程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市中心。学校一般都会提供接机服务。

     境内交通

     1.地铁、地面电车及巴士:最方便、实惠

     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的地铁系统良好,并不拥挤。有趣的是,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的地铁都是为了之前的世博会而建造的。地铁从早上5点一直运营到凌晨1点至1点半,车费从2.75加币起。这三个城市都有连线市中心和郊区的城际火车。城际火车和一般火车系统是一样的必须提前订票,但这些火车在高峰时间班次比较多。

     加拿大各大主要城市都有公车系统,多伦多和温哥华有一些电车,卡尔加里、埃德蒙顿和渥太华每个城市都有轻轨系统。加拿大灰狗巴士公司也有长途巴士。学生持学生证乘坐巴士、地铁通常有学生折扣。

     2.火车:最通达

     加拿大国家火车叫VIA铁路,铁路系统能连线所有的主要城市,在比较拥挤的东部城市最为有用。VIA有两种级别的座位:经济座位和商务座位。但经济座也已经相当宽敞舒适了。商务座位除了座位较大外,还有一顿热餐配酒。

     火车上可以付费试用无线网路,但笔记本可以免费使用插座。然而,加拿大没有高速火车,主线从多伦多到蒙特利尔需要5小时,从温哥华到多伦多要花上4天,可以欣赏沿途的山水湖泊及森林的风景。

     3.计程车:可应急

     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可以在街上打出租车,但在多伦多基本不行,一些宾馆门口通常有计程车停车点。在加拿大几乎任何地点都需要打电话到计程车公司叫车,特别是当你需要准时赴约。车费起步费3加币,每公里1.75加币。

     4.轮船:最特殊

     在温哥华和BC省其他地方,轮渡是一项主要交通工具。BC省的轮渡是从温哥华到维多利亚的主要的交通方式,当地的公交公司负责轮渡的接驳。

     去加拿大留学——住宿

     留学加拿大住宿其实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校内住宿、家庭住宿、租房,不过相对来说家庭住宿较多,这跟加拿大文化氛围也是息息相关的。家庭寄宿为一个加拿大家庭接待一位学生,寄宿家庭提供膳宿,而且鼓励学生参与家庭与社群活动。

     家庭寄宿由学校负责配对安排。家庭环境与地点各异,但是个人喜好应该向校方提出以便进行合适配对。许多学校可以安排,当你抵达机场时与校方代表或寄宿家庭会面。价格将依照地点而异,有些家庭寄宿服务将收取安排费$200CDN。

     去加拿大留学——学习准备

     新生周

     加拿大的学校在每年新学年伊始,都会组织各种活动和服务,留学生还可以找到专门为国际留学生组织的特别的欢迎活动。一般都是在学校参观一周、介绍学校设施和协助你注册课程。有的还组织去当地的超市和市中心、介绍公共交通系统和当地的设施。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有助你与老师、同学的沟通,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以便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选课

     每学期开课的第一周,学生可以试听自己所选的课程以了解课程内容和老师的授课方式。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相应的程式,选择老师取消所选课程,转专业。

     购买教材

     由于学费中一般不包括教材费用,学生要自己购买教材。鉴于加拿大的书普遍较贵,你可以看看学校的资讯栏上是否有出售二手书的资讯,图书馆里也经常会有去年的旧课本,只要花新课本一半的价格就可以拿下,物美价廉。如果你去图书馆的时候旧课本已经被别人捷足先登了,不要急,记下课本的编号,去亚马逊之类的网站一般都会有惊喜。

     去加拿大留学——学习方法

     加拿大的大学实行精英教育,也属于“宽进严出”的那种,实行分数淘汰制和末位淘汰制并存,一些大学的专业预计淘汰率甚至可能会达到30%-40%,因此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

     1.合理规划时间

     开学初,学生会收到一个记事本和所修科目的课程计划,里面包含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试日期、考核方式,根据课程计划你可以提早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

     2.注重合作与实际运用

     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的概念和理论外,探索与运用才是关键。很多作业并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自由发挥,但需要自己查询相关资料,与同学分工合作,与老师讨论交流,才能顺利完成。一项作业完成后,你不仅强化了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且锻炼了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3.和教授保持良好的关系

     课堂上经常问教授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利用好教授的officehour。在加拿大,你需要让自己被注意到,教授才能认识你,教授有可能帮你找到工作,为你读研牵线搭桥,你做独立研究的时候请求教授的帮助,他们会sayyes!

     4.有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进入陌生的环境,语言学习和专业课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独立解决,不要因为陌生和紧张就压抑在心里,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教授和同学的帮助。

     图书馆的管理员也能指出你引用文章格式上的错误,或者是帮你找到学术周刊上的文章,不过这个要看人家的心情。如果你被认为有作弊的嫌疑,你可以请求学生会帮助申诉自己的权利。

     5.不要忘记开通Email

     在这边不论是上学还是上班,Email是这边人交流的主要方式,教授也会经常释出一些关于课程的资讯或者作业的邮件。所以一定要养成经常检视邮件的习惯,而且收到了对方的邮件最好要回复确认收到,这都是礼貌的表现。

     去加拿大留学——文化差异

     除了必要的语言学习外,提前了解加拿大的文化、生活习惯、制度等,能帮助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更好地学习。

     去加拿大留学——人际交往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民族、宗教都能包容。加拿大家庭周末都喜欢一家人外出游玩,如果学生住在寄宿家庭,受到邀请就大方地去参加,自己也可以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热情开朗一些会更好地融入当地。

     除了大家所熟悉的Facebook和Twitter之外,加拿大人还喜欢用Meetup来搜寻附近的各种小组,比如英语小组、飞盘小组、美食小组……你还可以用Meetup来建立自己的小组,带领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此外,加拿大人找工作的时候喜欢用Linkedin,在网站上可以找到自己的同学、校友、同事,还有各种招聘资讯,非常实用。

     去加拿大留学——安全问题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往往自己协调一些小磨擦,特别是邻里之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加拿大人很多事情都会选择报警,给警察打电话差不多成了他们的固定生活内容。加拿大警察连鸡毛蒜皮的事儿都管。同学们如果在加拿大发生了意外的事情,不管大小,尽量找警察,避免给自己造成更多的伤害。

     去加拿大留学——生活娱乐

     加拿大拥有口碑极好的社会福利制度,但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加拿大的消费税也很高。此外由于加拿大本身除了多伦多、温哥华地区外,其他城市都是小城市,娱乐活动不是很丰富。

     加拿大人最主要的娱乐活动是去溜冰和钓鱼,最大的爱好是冰球运动,因此有人称加拿大是个“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地方,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倒是一个天堂。

     关于加拿大留学行前准备的话题我就介绍到这儿啦,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大家的留学之旅更加顺利。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