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中山789培训网 > 中山热点资讯 > 中山知识问答 >  初一到初三的考试知识点总结怎么写(12/17更新)

初一到初三的考试知识点总结怎么写(12/17更新)

发表时间:2023-12-17 11:34:20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初一到初三的考试知识点总结怎么写

今天(12/17)给各位分享初一到初三的考试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一到初三的考试知识点总结怎么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问题一、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0年的中考就要到了,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个寒假系统的复习一下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供参考。
    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概率1.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2.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3.对立事件:即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做对立事件。
    4.必然事件: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5.不可能事件: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平行线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全等三角形1.经过翻转、平移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SSS(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SAS(边角边)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ASA(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4)AAS(角角边)
    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5)RHS(直角、斜边、边)
    在一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另一条直角边相等。
    3.角平分线
    (1)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2)性质
    ①角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都等于该角的一半。
    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有理数1.定义: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2.数轴: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相反数是一个数学术语,指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减法
    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6.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例:0×1=0
    7.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
    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8.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ⁿ看作a的n次乘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问题二、求初一到初三的数学知识点的概括、谢谢

    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看作分数。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像下面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点4:绝对值的概念:
    (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注: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知识点5:相反数的概念: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代数意义:符号不同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知识点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用绝对值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知识点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点8: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知识点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10: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并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点11:乘法与除法
    1.乘法法则
    2.除法法则
    3.多个非零的数相乘除最后结果符号怎样确定
    知识点12:倒数
    1.倒数概念
    2.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注意与相反数的区别)
    知识点13:乘方
    1.乘方的概念,乘方的结果叫什么?
    2.认识底数,指数
    3.正数的任何次幂是_________,零的任何次幂________
    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____奇次幂是________
    知识点14:混合计算
    注意:运算顺序是关键,计算时要严格按照顺序运算.考试经常考带乘方的计算.
    知识点15: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的概念?注意a的范围

问题三、求初一到初三的数学知识点的概括、谢谢

    数学网站。www.12999.com

问题四、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

    学习数学的时候总结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总结了初一到初三的重点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州颂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好明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4.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5.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6.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册袜郑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使方程逐渐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体现化归思想.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准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准确判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8.角的概念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
    (3)平角、周角: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当始边与终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当始边与终边旋转重合时,形成周角。
    (4)角的度量: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
    9.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10.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11.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2.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轴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也是全等图形。②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⑤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在对称轴上。
    13.相似三角形知识点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