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乌海789培训网 > 乌海热点资讯 > 乌海留学知识 >  “九十九间半房间”更新了!

“九十九间半房间”更新了!

发表时间:2023-11-10 09:29:51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话题:#江苏# 文章来源:匿名用户, 内容简述:“九十九间半房间”更新了!

文章配图
    文章配图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城南“九十九间半”,讲述着南京民俗和非遗传承的精彩故事……

   2023年7月18日,经四个多月的施工布展,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展陈改造项目圆满完成,正式向观众开放。150余件馆藏文物精品在2000多平方米的多进穿堂式特色展厅中全新亮相。这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自1992年建成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本陈列提升改造。

   展示“甘氏家风”是一大特色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捕厅甘熙宅第内,甘熙宅第始建于清朝,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也是中国大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俗称“九十九间半”。

   据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综合业务部副主任杨书娟介绍,改造完成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共设有三大展区:“金陵名宅书礼传家——甘熙宅第历史文化展区”“金陵瑰宝世续繁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和“金陵繁会城南遗风——老南京民俗展区”。

   “在甘熙宅第历史文化展区,集中展示甘氏家风是改造后的一大特色。”杨书娟说。

   金陵甘氏为江南望族,战国时秦丞相甘茂、秦上卿甘罗、三国时吴之折冲将军甘宁、东晋于湖敬侯甘卓均为其先祖。

   乾(隆)嘉(庆)年间,甘国栋(甘熙的爷爷)因行商致富。此后,甘家在时称府西大街的南捕厅买下一块宅基地,开始营建房屋,嘉庆四年(1799年)正式迁居于此。甘国栋去世后,由其长子甘福主持家政,经过甘福、甘熙的修建扩建,奠定了甘熙宅第的规模。

   甘氏家族拥有优良的家风传承,注重家族成员道德品行的培养。甘氏迁入南京新居以来,以友恭堂为新堂号,以友恭精神教化后人。

   友恭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所阐之五教:“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寓意家族之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从而产生家族凝聚力。友恭堂大厅中悬挂的“友恭堂”匾额和“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的对联上下呼应,点出“友恭”的真正内涵。

   甘方栋及其胞弟均秉尊家训,乐善好施,其后世子孙皆承家族遗风,广行其善不落长辈之后,表现了家族以善为本的高尚品行。

   在家风文化的影响下,甘氏家族人才鼎盛。这座大院中蕴含的家风礼仪、人文特色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也具有借鉴意义。

   馆内增加了多个非遗项目

   此次改造,民俗博物馆引进了一些新的非遗项目,比如南京刺绣、饾版拱花、金银细工等等。

   南京刺绣《夜色秦淮》。

   十竹斋,明代万历年间胡正言始创于南京鸡笼山下。十竹斋水印木刻把中国传统的绘画和水印版画的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它的两大发明“饾彩”和“拱花”是对版画艺术表现手法上的重大贡献,开启了彩色套印的历史先河,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是世界彩色印刷的开端,将印刷术从平面时代推向了立体三维时代。

   什么是“饾彩”“拱花”呢?据十竹斋非遗老师赵诗恒介绍,这是一种多色迭印方法。将彩色画稿按照不同的颜色,每色刻成一块小木版,然后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因为印版琐碎堆砌,如同五色小饼的饾饤(供陈设的食品),所以有此名称。“拱花”就是一种使版面拱起花纹,呈现一种立体状的刷印方法,类似现代的凹凸印、浮雕印,衬托画中的行云流水、花卉虫鱼,使画面更富神韵。

   “以前文人和朋友写一封信,在空白纸上写显得单调,但如果在信纸上印配山水人物花鸟神兽图案,则显得高雅得多,十竹斋的笺谱或者画谱就特别畅销。”赵诗恒说。

   一件知了錾刻摆件,蝉翼轻薄,眼睛灵巧有神,四肢上的毛发细微……这样纹饰到位、神态逼真的艺术品,都是靠手工完成。

   “我开发了各式各样知了的系列,有缩小版的,也有按1∶1比例制作的;不仅和知了形状相似,还有各种装饰方式;可以摆放在家中,也可以挂在墙上,还可以作为首饰佩戴在身上。除了使用花丝和錾刻工艺,我们还利用现代的磨石工艺来制作知了的眼睛。”在金银细工展区,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杨子江表示,在传统的技艺基础上加上现代的工艺,才能激活新的生命力。

   展出了市级以上251项非遗

   比如点击天鹅绒的织造技艺,屏幕上就会显示:“天鹅绒的织造工艺基本同于漳绒。明代传入南京,经过江宁织造府织造艺人的创新发展,形成了南京独有的雕花天鹅绒。雕花天鹅绒织品是用手工在蚕丝织成的绒面上,以特制的刀具破出丝绒,雕成各种图案,其制作工序繁多,技艺复杂,每天产量仅几十公分,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

   当天同步开展的“时代匠心——南京青年民间艺术家创作展”,则集中展示了南京青年民间艺术家精心创作的民间手工艺作品和含有民间元素的创意设计作品,以青春力量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

   活动当天,传统舞蹈、民乐演奏、杂技杂耍等传统文化节目缤纷上演;游园会上踢毽子、投壶、套圈、射箭等游戏区,积极参与的游客络绎不绝;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上,传承人们为游客带来了剪纸、绒花、葫芦画、花灯、面塑等颇具南京特色的非遗佳作,一站式解决“游”“购”“娱”的文化需求。

️将我设为“星标”,获取第一手江苏资讯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文章来源:推荐,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